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后期,我軍同國民黨軍進行決戰的大規模戰役,雖然東野在這一戰之前,部隊已經擴充到12個縱隊以及17個獨立師的規模,但是想要既攻打錦州,又想要監視長春、沈陽的敵人,難度還是非常大,況且還
1948年10月10日,17時30分,東北野戰軍開始攻打錦州。錦州外圍的一系列要點要地,城南高地、紫荊山、合成燃料廠、團管區、十二畝地、配水池、大疙瘩(亮甲山)等是錦州的屏障。蔣軍在地方上修建了大量防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際,解放軍報微信“熄燈號”特別推出“百年黨史微講堂”欄目,講述紅色經典,弘揚先輩精神。作者簡介張業香,文中身份為東北野戰軍某縱隊第15團3營機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后,老蔣就為了利益,直接發動了內戰,就這樣國共雙方開始激戰。等到1948年9月的時候,雙方很快就發動了最為著名的遼沈戰役。而在當時那個混亂的局勢中,范漢杰部很快就被,圍在了錦
據相關史料記載,唐代在義縣留下的遺存十分有限,可能這與當時義縣地域位處東北邊疆,長時間為少數民族或少數民族的羈縻政權控制有直接關系。守捉城《遼東志?義州衛》條載:義州衛本秦遼西郡縈縣,東漢末為山戎所據
一、遼朝雙塔的代表作崇興寺雙塔位于遼寧省錦州北鎮市的東北角。崇興寺坐北朝南,雙塔采取東西對峙的建筑布局,兩塔東西相距43米,東塔高43.85米,西塔高43.19米,雙塔風格一致,外觀敦厚莊重,均為八角
1948年10月14日清晨,帽兒山東野前線指揮所,林彪披著大衣,舉著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盯著錦州城。他身邊的參謀長劉亞樓則手持話筒,看著手表,等待著總攻的時刻。當時針指向10點時,劉亞樓抓起話筒下令:“
1948年9月12日,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南下解放錦州,遼沈戰役正式開始。戰役開始后,蔣介石調部隊組成了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廖耀湘兵團),意圖東西夾擊圍攻錦州的東野主力。但由于各種原因,廖耀湘
對于任何一場戰役的獲勝方而言,其決策過程往往是戰爭全局的指揮者與戰場最高指揮官之間良性互動的過程。而在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遼沈戰役中,領袖毛澤東和統帥林彪的良性溝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種大決戰的勝利。
1928年地處遼寧西部的錦州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本文6幅分別來自于《亞細亞大觀》與《亞東印畫輯》中的民國老照片,詳細地記錄了90多年前,一個不一樣的錦州記憶。錦州部分的目錄本文的舊照片將會通過《錦州城
點擊上方黑山微生活關注或查看歷史消息關于通武線(半拉門-胡家)中修工程封閉施工調增繞行路線方案的通告因通武線(半拉門-胡家)中修工程全幅封閉施工的需要,同時為提高交通運行能力,緩解周邊線路交通擁堵現象
二人轉是東北地區流傳最廣,最具地方特色的一個說唱曲種,二人轉作為一個曲藝種類正式定名是在1952年12月,在原遼東省文化局舉辦的遼東省民間藝術會演期間,根據藝人要求,經過集體討論,由沈陽市政府組織出面
同,是城市中一種狹長的通道。它由兩排院落墻體、宅門或倒座房、后罩房的屋墻連成的兩線建筑物構成的。在兩排宅第之間,胡同形成了一條隔離空間帶,便于宅院的通風、采光和居民出入。義縣是遼西古城,歷史悠久,自燕
老家高山子南部的羊腸河與北部的倆山隔村相望。羊腸河兩側的大壕(當地對攔河堤壩的稱呼)沿著河流的方向向東偏北、西偏南延伸而去。羊腸河里,曾經是我們游泳捉魚、撈蝦抓蟹的好地方。河邊及大壕的兩側曾經是我們獵
1948年9月下旬,東北解放軍突然沿北寧線側敵南下,幾十萬大軍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了錦州外圍,先攻下義縣,然后就開始攻擊駐守錦州的范漢杰集團。國軍統帥部征求范漢杰的意見,問他要突圍還是要堅守待援,范漢
1960年代中期我剛剛記事時,沈山鐵路線上的小站高山子還是個吃土井水的大村落。那時是遼寧省北鎮縣高山子公社(現在的高山子鎮)的政府所在地,高山子屯子里分兩個大隊。一個高東大隊,一個高西大隊。高山子,因
開圈,亦稱“松”圈,開或松,都是放開的意思,圈的讀音是(quan),把原來封閉的地方解禁,就是開圈。開圈這個詞,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秋收的時候,總是流行于我的老家閭山腳下的無慮河和西沙河兩岸,一直
以前,遼西鄉下人家,房前屋后都有一個大園子,勤快的人家,還會有附加的園子,房前的園子叫前園子,房后的園子叫后園子,前園子是用來種菜的,后園子通常種雜糧。遼西人家的園子都非常大,大都是用秫秸賬子矮墻圈起